近日,在某儿科杂志在线版上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师处方抗生素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严重的梭菌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美国1——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71%的难辨梭状芽抱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亦称难辨梭菌)感染病例是在因其它疾病而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久出现的。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员指出,大多数人接受抗生素治疗是因为诸如耳部或上呼吸道感染。此前有研究表明,给这一患者人群处方的抗生素至少有50%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然而事实上,其中大部分病例并不需要抗生素。
根据CDC的数据,在美国,每年有1.7万名1——17岁患者发生艰难梭菌感染。这项研究发现,在男孩和女孩之间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白人以及年龄在12——23个月龄者中感染风险最大。这项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与艰难梭菌感染之间有关联,但并不能证明是一种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服用抗生素是发展艰难梭菌感染的首要风险因素,对于儿童和成人都是如此。抗生素可能改变或杀死有助于防止感染的有益菌,这意味着此时儿童可能因沾染艰难梭菌而感染。
CDC主任Tom Frieden博士表示,改进抗生素处方以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抗生素处方不当,必然无谓地使儿童的健康处于危险状态,包括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耐药菌感染。CDC还告诫说,父母不应轻易要求医师给孩子处方坑主素,医师则应严格遵循抗生素处方指南。
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止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