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取消/缩减医务人员编制?多地卫健委发文,“减编”真的来了?
2024-04-07 08:35
阅读:2977
来源:见文末
作者:医**漫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导读]多地医务人员被“减编”,到底为何?
2月27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公告》,拟计划为212个医务岗位招聘276名工作者。
然而,仅仅两个星期过后,就在3月14日,该部门又发布了《2024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招聘部分岗位降低开考比例、取消招聘计划公告》,宣布:
因部分岗位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 对未达到开考比例的岗位取消招聘计划。
此前,湖南省多地已开展过编外人员的清退工作。据悉,2023年5月至10月间,湖南各地卫健系统便已清退了至少1600余人。其中,湘潭县委编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编外用工平稳减少。
对此,有很多人表示不解:编外人员清退了,那么多工作怎么办呢?有网友无奈地回答:只能加大编内人员的工作量了,除此之外别无办法。
而今,编内人员的招聘人数再次缩减,这让很多一线医护“叫苦不迭”。
在湖南省发布公告的同一天,安徽省也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临泉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核减或取消情况的公告》,当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地区卫生院的
22个核招岗位招聘被取消。
3月4日,青岛城阳区政务网发布《关于2024年青岛市城阳区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取消及核减部分招聘计划的公告》,规定:应聘人数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招聘岗位
,计划招聘为1人的,取消招聘岗位;计划招聘2人(含)以上的,按规定的比例相应核减招聘人数
。
早在去年3月末,黑龙江卫健委也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取消、缩减部分岗位招聘计划公告》,明确了考试招聘取消、缩减部分岗位招聘计划。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143名,但仅仅14天后,从相关表格明细看出,取消了15个岗位,比如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的急诊科医师、介入科医师等,黑龙省传染病防治院临床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
去年10月,四川省14个城市34个地区/医疗机构发布了下半年事业单位(医疗)招聘岗位的取消公告。一地的《公告》称,根据报名情况,因部分岗位报名缴费人数未达1:3开考比例,按照相关规定取消岗位或降低开考比例,但其中多数为取消岗位处理。
今年1月~3月,四川绵阳、内江等多个城市再次发布了招聘岗位调减、取消公告,取消了部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招聘。
今年1月4日,江苏省卫健委也发布了《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部分岗位取消或核减的公告》,48个岗位的招聘遭到裁减或取消,其中不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大三甲”医院中心血管内科等热门科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而事业编制的取消正是这样的一项政策调整。对于事业编制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消息,但是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项重大的变革。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将被取消的42种编制。而这其中,医生、科研人员均涵盖在内。
此前,“多地三甲医院招聘无人报名”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有媒体记者查询相关官方网站,并采访了多家医院后发现,确
实出现了一些三甲医院岗位无人报考的情况,原因多样。
从黑龙江省“取消招聘公告”中附属的表格来看,做出取消招聘计划的医院均为当地知名的三甲或三级医院,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等。取消招聘的岗位多为一线,如急诊、内科、麻醉科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招聘中,95%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所有的岗位对应聘者年龄的要求均在30岁及以下。
一个医学生,在本硕连读的情况下,从上小学开始需要19年的时间。按6岁上学来算,其毕业已25岁,再加上规培2年,其27岁时才能成为住院医师。再加上执业医师考试等各大关卡,多数医生成为执业医师时已年近或超过招聘年龄限制。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
招聘岗位相关薪酬待遇是按照当地事业单位要求来的,至于岗位缩减,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相关联系人也表示:报考情况并非今年如此,以前也有,最近几年都这样。之所以报考人数不多,他分析除受相关资质“卡壳”外,相关岗位的待遇与南方也有差别,留不住人。所以,即便是要求本科学历,一些岗位也招不满,然后会继续招。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编制问题指出,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至此,我国就拉开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相继印发的文件中均指出,应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进行编制管理方式改革的探索,逐步实行备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关于医生编制话题的讨论从未停歇。在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
“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实行全员聘用管理。”
正因如此,海南去行政化的文件引发了众多医生的焦虑,担心自己也要面临“失业危机”。
然而实际上,医生并非“青春饭”工种,经验与技术呈绝对正相关。且行业壁垒较高,不可能出现外来竞争者。
此外,医生的培养对于学校和医院的依赖性较强,再加上清晰的职称晋升制度,很难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
何时能切实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减轻工作强度、提升医生待遇?
2023年青岛市“两会”期间,该市政协委员李大林提出:应提高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增加医务人员编制。
医护职业是高风险岗位,工作高压力、高负荷、高强度,而医护人员薪酬待遇与劳动付出却不成正比。
李大林指出,要增加医务人员编制,提高医患比,减轻工作强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出台关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规定,超过劳动时间、强度,根据超过额度给予相应补偿;强制带薪休假,强制体检;严格控制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上限,强制休息。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针对基层和人才缺乏的岗位,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增加培训晋升机会,重点加强特色专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培养培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提出了关于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制度问题的建议。他指出,尽管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乡镇和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基层医疗人才力量仍然薄弱,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依然严峻。
张伯礼代表建议,为了解决基层医生“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的管理制度。
对此,张伯礼举例说:一些地方仅仅挂靠名义,却未真正落实“县管乡用”的政策;派遣到乡村的医生与县医院的医生相比,编制不明确,晋升、进修甚至学习的机会不同,待遇不同,同样的工作却得到不同的报酬;乡村医生和县医院医生混编,轮流到乡镇医院值班难以有效落实。此外,还存在编制归属不同、决策繁多、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
1
、明确“县管乡用”的定位
,实施“区域统筹、县管乡用,混编调配、上下兼顾”的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县域内的正式医务人员将混编,由县医院统一管理,确保人员身份和待遇相同。
2、
实行混编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年的制度
,并进行定期轮换。
3、省编制部门将“县管乡用”医师编制纳入县医院,
实现统一管理
。
4、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确保经费保障,提高外派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5、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在职进修、学术活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这些建议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改革,希望能够让基层医生“招得来、留得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保障他们的健康。
在医疗机构,还有一个群体其实也占据了大量的编制名额,即医院的行政人员。基于此,在 2022 年 11 月,云南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云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占比不超过单位编制数的10%,医、药、技人员占比不低于单位编制数的60%,编制使用向急需紧缺岗位倾斜。
和大多数科室在尽量缩减编制名额不同,由于急诊、儿科近年来报考以及愿意从事此类专业的医学生越来越少,卫生部门在分配编制名额时一般会向这两个科室倾斜。
比如 A 市今年只有 20 个医疗岗位编制名额,为了吸引医学生从事急诊和儿科专业,则可能会将这 20 个名额中的一半分给这两个科室。而剩下的一半则由其他诸多科室予以「争抢」。
通过分配编制名额的问题实现医学生从业方向的分流,更好的保证急诊和儿科因欠缺人手而导致的公立医疗机构难以正常运行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将编制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用取消/缩减编制缓解经济问题?
医疗行业的长远发展更需重视
打破铁饭碗似乎不再只是纸上谈谈,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医疗等开支越来越多,缩减编制人员,减轻政府负担则成了节流里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
但是,缩减医务人员编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和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对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缩减医务人员编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和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对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人才流失:
编制是许多医务人员选择工作单位的重要因素之一。缩减编制可能导致一些有能力的医务人员选择离开,尤其是那些无法获得编制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省份或私立医疗机构。
工作积极性降低:
编制内人员通常享有更稳定的工作保障和更完善的福利待遇。缩减编制可能导致在编人员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服务质量下降:
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缩减编制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短缺,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紧急情况或公共卫生事件中,人员不足可能导致服务响应不及时。
管理难度增加:
编制内外人员的存在可能导致管理上的复杂性。编制外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激励和职业发展机会,这可能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团队合作和整体工作效率。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缩减编制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布更加不均衡。一些地区可能因为编制缩减而难以吸引和保留医疗人才,加剧了医疗资源的地区差异。
公共卫生服务受损:
公立医院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编制的缩减可能削弱医院履行这些职责的能力,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医患关系紧张:
医务人员短缺可能导致患者等待时间增加,医疗服务质量下降,这可能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社会稳定。
医疗改革受阻:
医疗改革需要稳定的医疗队伍作为支撑。缩减编制可能使得医务人员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影响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缩减医务人员编制可能会对医疗系统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需要谨慎考虑和权衡。在进行编制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合理需求和医疗服务的长远发展。
医护人员是肩负着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使命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医务人员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被歌颂、被赞扬,而是切实的关爱和保障。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