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和心衰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良好的治疗管理,两者都可进展为慢性状态从而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诊治策略。针对放化疗所致的心脏损伤,目前最佳治疗手段尚未确定,但典型病史,心电图,影像学(超声心动上左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可与过氧化物酶相结合)在临床中应更广泛的应用。
当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后,密切随访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儿童时期罹患恶性肿瘤的幸存患者,这些患者在化疗30年之后仍可能出现心脏相关症状。一旦心功能恶化,神经激素拮抗剂(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功能上有效。这些药物也被证实可预防化疗带来的心功能下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在这些临床试验中尚未涉及,但有个别证据推荐他汀类药物。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心内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的合作十分重要。研究的关键领域包括心脏损伤的病生理机制,心脏影像学改变,预防策略及治疗靶点。
另一方面,心衰合并恶性肿瘤并非此次会议的重点,但考虑到癌症带来的死亡和生存负担,两个学科间互惠合作非常必要。
心力衰竭协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心内科与肿瘤科合作重要性的国际学术协会,并成立了心脏-肿瘤委员会。无论最初的诊断如何,对患者管理的成果令人期待。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