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疼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了满意疗效。
脾胃气虚证(含虚寒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消,食后痞胀,嗳气,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舌质淡红或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温中和胃。脾胃气虚者方用香砂六君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炒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木香、砂仁、高良姜、制香附、炙甘草等;脾胃虚寒者方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炙黄芪、炒白芍、桂枝、生姜、大枣、饴糖、高良姜、香附、炙甘草等。
肝胃气滞证:症见胃脘胀满,痞闷疼痛,两胁作胀,嗳气,纳呆口苦,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或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或柴胡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柴胡、炒枳壳、白芍、川芎、香附、炙甘草、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等。
脾胃湿热证:症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滑。
治宜芳香化湿,和胃醒脾。偏湿重者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藿香、清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鼓、泽泻、厚朴等;偏热重者用三仁汤加味,药用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清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藿香、佩兰等。
胃阴亏虚证: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苦,咽燥,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少或光剥无苔,有裂纹,脉细数。
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加减,药用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生扁豆、花粉、麦冬、生地黄、百合、当归、白芍等。
胃络瘀阻证:症见胃脘痞胀疼痛,痛处固定如**、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用丹参饮配良附丸、失笑散加味,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制香附、高良姜、炙五灵脂、炒蒲黄、炒元胡、炒莪术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