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利18手机 推荐> 急性脑卒中心脏损伤的诊治进展

急性脑卒中心脏损伤的诊治进展

2012-05-04 13:28 阅读:2464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急性脑卒中心脏损伤的发生率很高,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急性脑卒中后的严重心脏事件和心脏性猝死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目前证实,严重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急性脑卒中心脏损伤的发生率很高,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急性脑卒中后的严重心脏事件和心脏性猝死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目前证实,严重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心力衰竭病史、基础肌酐水平>1.3 mg/dl(>115 mmol/L)、严重脑卒中、QTc延长和心脏骤停。由于部分脑卒中患者常并存基础心脏疾病,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脏损伤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一、急性脑卒中继发心肌损伤的临床征象

在脑卒中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心脏事件继脑卒中本身位居第二位。近50年积累的资料显示,急性脑卒中可以损伤心脏,甚至正常的心脏,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内膜下出血。左侧大脑半球缺血多引起心力衰竭,这除可能与左侧岛叶皮层缺血范围有关,还可能由血浆和心脏局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所致。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急性脑卒中与冠心病在心肌损伤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并不罕见,但是临床诊断较为复杂。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脑卒中均可引起心肌损伤,如岛叶皮层和杏仁核脑卒中,而尸检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且,脑卒中患者并发心肌缺血常无明显症状,单发和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继发心肌缺血的几率相同。

6%~34%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血浆肌钙蛋白I(TnI)和肌钙蛋白T (TnT)浓度升高。其中部分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可能确实存在冠状动脉缺血,而部分患者可能为神经源性心肌损伤。严重脑卒中和右侧岛叶卒中也可引起TnT 浓度增加。右侧岛叶卒中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而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及肌钙蛋白T增加。出现TnT 浓度增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预后要比TnT正常患者差,死亡危险可增加2~3倍,机制可能是血液循环儿茶酚胺水平增加。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损伤和肌钙蛋白I 升高,但并没有临床心肌梗死的证据。此外,8%~1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还可出现CK-MB和乳酸脱氢酶浓度升高。

二、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的特征及规律

约9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变化,其心电图变化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急性脑卒中后第1周内系列动态心电图研究提示,脑卒中后心电图变化仅为暂时现象,入院当天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5%,第3天为43.2%,第7天为6.5%。对于急性脑梗死而无心脏病史的患者,在数周至数月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很低,也提示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仅为一过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患者中有20%~40%可发生心律失常,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几乎100%均可见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的第1周,以房颤最常见,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此外,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早、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室颤也可发生。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约76%的患者可存在缺血样心电图改变和(或)QT间期延长。另外,岛叶皮层脑卒中患者的QT离散度明显增加。

急性脑卒中可以直接损伤调控心脏的大脑中枢,而且右侧大脑半球比左侧大脑半球更易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因而更可能因心脏骤停而引起死亡。

三、急性脑卒中部位对心肌损伤及心电图表现的影响

大脑颞叶、额叶和顶叶脑卒中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比例较高:左侧顶叶和右侧额叶脑梗死患者常出现缺血性T波倒置;脑干出血可引起房颤;额叶出血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外,大脑半球脑卒中比脑干脑卒中更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大脑岛叶急性卒中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及增加猝死的危险性,心电图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和ST段抬高。与左侧岛叶或非岛叶卒中比较,右侧岛叶卒中还可引起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早搏和T波倒置。右侧岛叶位于大脑深部区域,更可能在卒中数日内导致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升高。另外,右侧岛叶卒中常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而左侧岛叶卒中多引起心动过速和高血压。

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岛叶皮层梗死患者和多表现为QTc 离散度明显增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增加。

四、急性脑卒中心肌损伤及心电图异常的机制

急性脑卒中常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大脑岛叶卒中时由于岛叶抑制作用减弱使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引起心肌损伤。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时,无论任何部位,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均明显增加,其可能来自神经系统而非肾上腺。此外,脑卒中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特别右侧岛叶属交感神经系统,参与调控心律和心律。左侧岛叶与心脏迷走神经有关,而右侧岛叶与心脏交感神经有关。当左侧岛叶卒中时,交感-迷走神经失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儿茶酚胺可诱发环磷酸腺苷介导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肌损伤,而儿茶酚胺可诱发冠状动脉和(或)微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激活,通过作用细胞钾通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他因素也可引起低钾血症,影响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如应用利尿剂、肾上腺功能亢进、外源性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性碱中毒。

五、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的预后价值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和压低、T波倒置可预测3个月死亡率。也有些作者提出,心律失常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小。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患者的3个月死亡率高。

严重脑卒中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能是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岛叶皮层梗死后QTc 离散度明显增加的原因,QTc间期延长可导致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QTc 离散度正常的脑卒中者,QTc离散度增加还是颅内出血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且对于颅内出血患者,最初心电图出现的QTc离散度增加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损伤程度较严重。

右侧岛叶卒中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比其他部位高15倍,而且右侧岛叶卒中患者的3个月死亡率也很高,并与患者的年龄和卒中面积无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