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治疗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综合治疗,单一措施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本文将重点讨论绝经后的性激素治疗与植物药治疗。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性激素治疗
性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 HT)在国内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其应用范围与方法在不断修正与完善。WHI与MWS(百万妇女研究)结果发表后,其应用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HT是一种医疗措施,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
1.谨慎把握治疗指征
与以往相比,HT的禁忌证无改变,凡有禁忌证患者不推荐应用HT。而无禁忌证、有慎用证的妇女,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情况考虑,如子宫肌瘤大小在3 cm以内、单发患者可以考虑应用,但需严密监测,如肌瘤生长迅速,则停药。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如果手术切除赶紧,病灶残存少,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在应用GnRHa等药物常规疗程治疗后,可以酌情考虑,但以上情况皆需患者知情同意。
实施HT治疗的步骤,在性激素治疗指南中明确列出,须先行治疗前评估,主要是在详细了解病史,完成体检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后进行个体化分析,重点为适应症、禁忌证与慎用证的确定。药物选择以天然雌激素为主;可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方案,如是否接受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等情况决定;用药途径以口服给药为多见,如伴有肝功能的轻度异常或合并肝脏、胆道疾病可选用经皮肤给药。其他途径如经阴道、鼻、宫腔内等可酌情选择。
治疗中随诊主要针对其安全性与疗效,及时发现与HT相关的副反应,以做出处理。
对于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尚无统一的建议,个体化很重要,有部分妇女在停药后又可能出现绝经相关症状,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平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治疗。随诊是增加HT依从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2.适应症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绝经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的问题;(3)低骨量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述三项指征已被大量的资料证实HT治疗的有效性。
3.开始应用时机
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及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后即可开始应用。目前最新观点为强调在“激素治疗窗口期”开始用药。具体情况为妇女进入过渡期以后,有上述适应症,要求治疗,即可以开始HT。
激素治疗窗口期主要是针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而言。女性伴随绝经可发生冠心病患病率的逐渐增高,在绝经后的数年上升超过男性,研究提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脂、胰岛素抵抗、脂肪向心性分布、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的增加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的。Strong JP等发现在外伤事故死亡尸检178名30~34岁妇女中,70%冠脉壁有脂肪条纹,35%有微小纤维斑块,而45~55岁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恰为围绝经期,因此真正的一级预防应在45~55岁时开始。窗口期用药可以早期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植物药治疗
激素替代疗法对潮热等更年期症状疗效确切,但不是每一个更年期妇女都适合雌激素补充疗法,有些患者,例如有禁忌证者,或肝肾功能不全、黑色素瘤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栓塞性疾病等患者均不能应用该治疗,另一些子宫肌瘤患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病灶有可能生长。这导致我国雌激素治疗接受率只有需要治疗患者的1%左右。
升麻制剂是一种植物药,可用于更年期症状治疗的药物,2004年北美绝经学会(NAMS) 推荐:“对于那些有绝经相关血管舒缩症状的妇女,首先考虑改变生活方式, 并尝试合用非处方药,如升麻制剂等”。升麻在北美绝经学会的声明中被推荐作为血管舒缩症状的非处方治疗药物,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升麻属植物不但具有调节内分泌和神经功能、舒张血管的功能,还有抗骨质疏松、降血脂、抗炎、解热镇痛、抗溃疡、解毒、抑制核苷转运抗病毒、抗突变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绝经相关症状的药理基础。
传统的治疗绝经相关疾病方案是性激素补充,但是接受性激素治疗的患者非常有限。升麻制剂虽是植物药但不是植物雌激素。通过对升麻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升麻制剂治疗女性绝经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合理应用并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不刺激乳腺细胞的增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和乳腺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在临床应用中,推荐升麻制剂婷用于有更年期症状并要求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合并雌激素禁忌证或慎用证,或患者对性激素疗法顾忌过多的患者。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误认为升麻制剂是雌激素,不能用于调整月经或增加内膜厚度等治疗。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需要接受治疗。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性激素补充治疗与植物药治疗,各有利弊,临床需要做出正确选择。
补血益母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一种...[详细]
目的观察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将来自临床的86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