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妇产科医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在微博发表观点:患者看病排很长的队是医院的耻辱,不是荣耀!是医院管理无能,是医院懒政的表现,这个病得治,也是可以治的。
如何才能消灭医院排队,段教授的方案:
一是全面实施就诊预约制,有了预约就诊,就可以分时段预约了。
二是制订聪明智慧的排队原则。
三是大力推广移动挂号,移动支付。
对对段院长的观点,网友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网友”龚**医生“:某院长说:我们医院门诊大厅熙熙攘攘才显得我们热闹有病人,医疗供不应求,对我们医院有利。没有太多象段院长这样思考的院长,太多院长把折腾病人当乐趣。
网友“爱**“表示:现在挂号基本都是预约了,但是各种检查,化验都是排长队,才是问题的关键。
网友“路人**”表示:没有初级的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进行分诊,预约制度无法很好执行下去。换句话说,老百姓怎么知道哪个是急诊,哪个是慢诊呢。
医院要提高门槛,不让“低层次的病人”进来
2023年1月3日,在首席经济学家新利18手机 邀请多位经济学家和流行病领域的科学家预测2023年的疫情与经济走势的直播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医院不是菜市场,不应该来“排队抢菜”。
我国应该逐渐过渡到"看病要预约”,如果大家一直停留在得病就去排队的认知,那么医疗资源永远也不够用。
他希望通过这次"危"找到观念改变的"机”,呼吁民众一起转变观念,把医疗资源利用好。
段教授这个观点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啊。看来高院士也是很钟情于美国似的的诊所预约机制了。
女儿高烧40度两天妈妈取号取到1600号
救护车送来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抱着孩子的老人央求护士,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先看病?护士告诉她。"你先别急,前面还有病人排队八九个小时,有的人高烧40°C。
尽管已到午夜,长椅上或坐着或躺着的,都是额头上贴着退热贴的患儿和家长,等待看诊的号码已叫到700多号。
这是2023年11月25日,南方一家医院急诊室的场景,也是目前全国多个儿科病房的现状。
2023年11月26日下午5时,北方一家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挤满了患儿和家属,显示屏上滚动着的就诊患者已经排到1300多号。大厅里夹杂着说话声、咳嗽声和孩子的哭闹声,不少家长和孩子坐在地上,也有家长将孩子放在露营车里安置。
到分诊台领检查单,做完咽拭子、指尖采血等检查,周瑜的女儿确诊感染支原体。但这还不算结束,下一步是医生看诊,周瑜手里捏着中午取的“1600号”,一整个下午过去了,前面终于只剩下300人,此时距离女儿高烧40度已经过去了两天多。
10天前,陈龙1岁2个月大的女儿突然高烧至40度,在区妇幼保健院输液后高烧不退,肺部CT显示肺部变白,医生建议带到大医院治疗。在儿童医院,女儿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陈龙想让女儿住院,但医生告诉他,目前只能静脉注射治疗,“现在排不上住院,比她病情严重的都排不上。”
国家卫健委表示,已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同时,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
漫长的排队是医患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因素
看病难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绝对性看病难,这主要源于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患者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另一类是相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于广大居民的需求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当患者需要前往大型医院或寻求专家诊治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病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不得不经历漫长的排队等待,这种等待不仅令患者感到疲惫和焦虑,同时也让他们的家属感到心烦意乱。
当终于见到医生时,由于之前的等待和焦虑,患者和家属往往容易言辞不恭,情绪激动。医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将患者视为对立面。
这种互相防备的心态进一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误解和冲突不断升级。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压力。
我们迫切需要改善这种恶化的医患关系,通过增加医疗资源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式,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医疗环境。
来 源 | 医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来源标准错误,请联系我们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