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 传统治疗有局限
脑组织属于“免疫特许器官”,抗感染能力差,引起致死性脑膜炎、脑炎的最小细菌量仅是静脉内最小致死量的百万分之一。同时,手术后,患者硬膜外、皮下及颅内等处均存在大量的有利于细菌生长的死腔,故术后感染始总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术后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时还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术后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脑脓肿。常规的脑脓肿治疗,有脓腔引流及脓肿壁切除两种治疗方式。手术切除脓肿壁彻底,复发率低。但是,对于深部或位于功能区的脓肿以及位于脑室旁的脑脓肿,手术切除脓肿壁风险极高或根本不能切除。穿刺引流又存在引流不彻底和感染扩散的风险,脑脓肿复发率高。
碘伏溶液 浓度与毒性正相关
碘伏溶液常用于消毒,它是否给脑组织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呢?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尽管在许多体外研究中,碘伏溶液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体内研究证实,浓度≤1%的碘伏溶液并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作为一种低毒、广谱的外科消毒液,碘伏溶液已广泛用于切口消毒、开放性创伤的消毒。据报道,术中,碘伏溶液对胸腔、腹腔、膀胱等手术腔隙的冲洗,也取得了可靠的感染预防效果。不过, 关于碘伏溶液对神经组织的影响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碘伏溶液对神经组织有毒副作用。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碘伏溶液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与其浓度有关,如0.1%的碘伏溶液已广泛应用于角膜等黏膜的消毒。
碘伏溶液杀菌广谱且作用强大,0.1%——1%的碘伏溶液杀菌时间仅为15秒,对脓肿壁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可一次性彻底地杀灭隐藏在脓肿壁内的致病菌。常用的抗生素在安全浓度下需要140分钟才能产生杀菌效果,且此类药物的半衰期仅为51分钟。此外,抗生素还存在对致病菌是否敏感、耐药和适用抗菌谱等诸多问题。因此,用抗生素短时间内对脓肿腔冲洗并不可靠。这是我们选用碘伏溶液来灌**脓肿腔的原因。
新尝试 碘伏溶液治疗脑脓肿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将碘伏溶液用于治疗脑脓肿。术中,我们在显微镜下切开脓肿壁后彻底吸除脓液,再用碘伏溶液反复灌洗脓肿腔的方法反复灌洗脓肿腔。脓肿腔内不放置外引流管。术后,我们对患者辅以抗生素治疗6——8周,疗效不错。
我们在术中局部应用碘伏稀释溶液,使其影响的范围局限在手术区内,以免术后造成永久的不可逆的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我们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有5名患者术后脑脓肿周围水肿加重,我们考虑可能与当时脓肿壁较薄,加之碘伏溶液浓度较高对周围脑组织有一定的渗透性、**性有关。这5名脑水肿患者均于10天左右恢复健康。因此,我们推测碘伏溶液对脓肿壁有一定的渗透性,可杀灭脓肿壁内的细菌,而由此引起的局限性脑水肿,经过常规的脱水治疗是可恢复和可逆的。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