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诊治进展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急性肺梗死由于病情轻重不一, 临床易误诊、漏诊。国外报导人群发生率0.5‰,尸检检出率在10%-15%,国内仅为3-10%左右。但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高达25%,有心脏病者可达30% - 45%。未经治疗者死亡率约30% ,治疗后可降至2-8 % 。
奥地利Maron报导:8年中,维也纳大学急救中心,有1246例猝死病例,60例(4.8%)由肺梗塞引起(2000)。 美国Mayo clinic:尸检7227例(1985-1996 ),有433例猝死(6%)由于肺梗塞引起,其中36例并无肺梗塞危险因素。
由国内35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研究,分析了75140例周围血管病患者,发现深静脉炎和静脉曲张分别占11.6%和9.6%,约有50%-70%左右的下肢DVT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阜外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0%,肺栓塞占肺血管病的第一位。
1984-1996年诊治肺拴塞仅52例 1997-1999年22家医院就诊治了肺拴塞患者297例 。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819年Laemnec首次报道PE,认为本病主要源于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血流停滞、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目前认为PE病人多数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在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血栓。
栓子堵塞肺动脉,造成机械性肺毛细血管前动脉高压,肺血管床减小,肺循环阻力增加,同时肺部侧支血管形成。阻塞30~50%才出现肺动脉压升高,85%以上可发生猝死。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大量收缩性物质,如内皮素、AngⅡ,使肺血管收缩。
血栓形成时,新鲜血栓含有大量血小板及凝血酶,血小板活化脱颗粒,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ADP、组织胺、5-TH、多种前列腺素,肺小动脉收缩。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发挥收缩效应。
肺栓塞部位有通气无血流灌注,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而其他部位高灌注,导致肺通气/灌注比例严重失调。
肺栓塞较大时,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5-TH、组织胺等亦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肺通气不良,还可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肺水肿、出血,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
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详细]
1、无明显诱因的**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2、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