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乳间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沿枕外隆凸经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外侧横线以间距2cm设计上排进针点群,再沿枕外隆凸下2cm旁
开1cm经下项线至乳突尖部外侧横线以间距2cm设计下排进针点群,使下排每进针点刚位于上排相
邻两进针点中点的下方,上排直刺抵骨后,枕外隆凸及相邻两进针点向下斜刺不超2cm。其它部位
不超2.5cm,下排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斜刺至项平面后再小幅度提插至下项线。
二、颈背部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沿C2—T3棘突两旁各1cm和3cm的纵线以间距2cm设计内外各两排进针点群,使外排每进针点刚
位于内排相邻两进针点中点的外方,两内排进针点用直刺,至棘突根部时略斜向外至椎板背面。两
外排用向前内方斜刺至椎板背面后,再小幅度提插至后小关节背面的外侧。
三、胸背部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沿T4—T11棘突两旁各1cm和3cm的纵线以间距2cm设计内外各两排进针点群,使外排每进针点
刚位于内排相邻两进针点中点的外方,两内排进针点用直刺,至棘突根部时略斜向外至椎板背面。
两外排用向前内方斜刺至椎板背面后,再小幅度提插至后小关节背面的外侧。#p#分页标题#e#
四、腰骶部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沿T12棘突至S4中嵴两旁各1cm和3cm的纵线以间距2cm设计内外各两排进针点群,使外排每进
针点刚位于内排相邻两进针点中点的外方,两内排进针点用直刺,至棘突根部(或骶中嵴根部)时
略斜向外至椎板(或骶骨)背面。两外排用向前内方斜刺,至椎板(或骶骨)背面后再小幅度提插
至后小关节(或骶骨)背面的外侧。
五、骶髂部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下排进针点群从两骶角外侧经骶髂关节内侧缘、髂后上棘向髂嵴的弧向以间距2cm设计,上排进
针点群从骶4中嵴向上外作距下排3cm,间距2cm的弧向设计,使上排进针点刚位于下排相邻两进针
点中间的上方。下排进针点用直刺,针尖先沿髂后上棘内上缘穿骶棘肌附着处抵腰5横突背面,再沿
骶髂关节内侧缘至骶骨背面外侧,后沿腰三角区外侧髂嵴穿腹肌附着处。上排进针点向前下方(或
前外方)斜刺,先抵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髂关节内侧缘或髂嵴后,作小幅度提插,分别至三者各自
前缘肌附着处。
六、肩胛上角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于肩胛冈根部至肩胛上角顶部提肩胛肌附着处压痛点皮区,以间距1cm,标1弧向进针点群,均斜#p#分页标题#e#
刺至肩胛上角背面后再向其边缘小幅度提插,至贯穿肩胛上角边缘肌附着处,勿深刺防气胸。
七、肩胛冈上缘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肩胛冈上缘内4/5斜方肌附着处压痛点皮区,以间距1cm横向标6个进针点,均沿冈上缘直刺并向
前上方冈上窝冈上肌附着处作骨膜下刺。
八、肩上方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肩上方斜方肌远端附着处压痛点皮区,于肩峰内缘标进针点1,沿1点向外3cm处前后各2cm标进
针点2和进针点3,划出肩胛冈外段上缘和锁骨外段上缘标记线,进针点①由肩峰内缘直刺,穿斜方
肌附着处和冈上肌外段至肩关节盂上方,进针点2向内后方对肩胛冈外段上缘斜刺,进针点3向内前
方对锁骨外段上缘斜刺。
九、下颌角软组织损害区**特点:
下颌角咬肌、翼内肌联合附着处压痛点皮区,以纵横间距各1cm标9个进针点。均直刺抵骨后,斜
刺至下颌角边缘或行骨膜下刺,贯穿咬肌、翼内肌下颌角附着处。
十、胸锁间前上区软组织损害**特点:
于两锁骨内段至胸骨柄前上缘胸锁乳突肌内外侧头附着处压痛点皮区,以间距1cm标横一排中段#p#分页标题#e#
略凹的进针点群,均直刺至相应骨前面后再小幅度向上提插,贯穿胸骨上切迹及两锁骨内段上缘肌
附着处,勿深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爱医新利18手机 ://m.kkozlar.com/bbs/thread-1933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