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最新文件,全国医院医疗质量行动有新要求,本月起正式实施!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2023年10月起开始实施。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是今年5月国家出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子行动,重点聚焦医疗服务相关患者安全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总目标是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1轮全院巡检排查和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至2025年末,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
这次国家级子行动,直接点名全国二级以上所有医院,其中就包含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此次《行动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共9项。包括规范医务人员管理,保障药品耗材、医疗设备设施、诊疗行为等医疗服务和服务过程安全管理,以及调整优化患者安全管理体制。
指标一年度患者安全培训完成率 ,指标要求上升
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是子行动的总目标,重点关注医院针对患者安全内容开展培训宣教人员覆盖情况。
根据《行动方案》,将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质量管理工具等内容,建立患者安全培训课程。
着重加强对非医务人员和第三方服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直接服务于患者的后勤人员、护理员的培训。
指标二每百出院人次报告不良事件例数,指标要求上升
本指标反映医院工作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识别和报告情况。
《行动方案》要求,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类标准(如图),加强强制上报类事件管理,倡导主动上报与积极处置并重的处理模式,形成非惩罚性报告机制和激励机制。
鼓励医疗机构建立机构内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平台,重点关注医疗质量隐患问题或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负性事件,对不良事件反映出的安全隐患开展重点整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指标三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指标要求下降
本指标是诊断为 115 种低风险疾病(编码详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 年版)》)的患者中,死亡患者比例。
指标四 给药差错发生率,指标要求:下降
给药错误包括给药对象、品种、剂量、剂型、时间、途径、方式、频次等发生错误。
《行动方案》强调,积极开展用药全过程管理,确保给药的时间、途径、剂量等准确无误,防止发生药物使用禁忌、配伍禁忌、药物渗漏等情况,及时处理过敏、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
指标五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指标要求:上升
反映医院重视用药安全的指标。《行动方案》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药品耗材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全程管理,对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药品耗材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并处于有效期内,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耗材。
2.特别是对机构内制剂、高警示药物、毒麻精放等重点药物类别加大管理力度。
3.严格防止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耗材流入临床。
4.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
5.对可重复使用的耗材,加强洗消、检测管理,及时清除超使用寿命、性能不达标的耗材。
指标六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指标要求:上升
反映医院重视用血安全的指标。
指标七 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率,指标要求:上升
反映医院重视医疗器械安全的指标。
指标八 阴道分娩产妇分娩或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要求:下降
反映医院重视住院分娩安全的指标。
指标九住院患者医院内跌倒或坠床所致髋部骨折发生率,指标要求:下降
本指标重点关注因跌倒/坠床而造成医疗伤害的情况。
《行动方案》要求两项严格落实:
一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住院患者评估观察,关注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予以处理,防止患者坠床、跌倒、走失、自残、自杀或伤害其他人员。
二是,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规范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减少院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对接受手术治疗、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卧床等高风险患者,实现全覆盖监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