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不应忽略尺肤诊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2018-12-03 22:00  浏览 :3942
导读中医学的诊断方法特别丰富,中医药之所以能在治疗效果上有一定的优势,其原因除了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和中药复方理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诊断方法的细致和周到。四诊望、闻、问、切每一种方法下面都有丰富的内容。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特别丰富,中医药之所以能在治疗效果上有一定的优势,其原因除了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和中药复方理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诊断方法的细致和周到。四诊望、闻、问、切每一种方法下面都有丰富的内容。

望诊中有一种尺肤诊一般容易被大家忽略,在部分中医诊断著作中曾有提及,现在有许多中医师已经不再应用此法,其实此法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从肘关节的尺泽穴至寸口处的皮肤称为“尺肤”,尺肤诊这种诊断方法来源于《黄帝内经》,例如:“尺内两旁(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1]

对这段文字的解释后世医家有几种说法,最多的解释被用于寸口脉诊理论,认为应该诊查寸口三关,该理论用于脉诊,经临床验证确实可信,第二种解释属于日本汉医界的腹诊学,如《腹证奇览》腹证奇览:“若诊尺,则不待切脉而言病,尺与脉各有相对之文,诊尺作诊腹,乃无庸置疑,但以其未详载流传,今则难试[2]”。腹诊学认为尺肤的诊查部位为腹部,经日本汉医界多年临床实践,也有效验,因此时说也能成立。个人认为此段文字是望诊与切诊的脏腑分布定位理论,其原于手臂部位的望诊,但也可以作为望诊与切诊的脏腑分布定位的“通则”,虽然现代中医已经将其发展为多种诊断方法的脏腑分布定位通则,但是还是不能忽略其原本含义,手臂部位的尺肤望诊在中医临床上的价值应该加以重视,只不过历代中医著作未对手臂部位的尺肤诊做系统的归纳总结,中医界医生也较少应用。

中医望诊一般从神、色、形、态四个方面分析,但是尺肤是静态的,因此不存在神、态方面的望诊,因此只须从色、形两方面诊查即可。

色诊无非黑、白、黄、红、青五色,色白为气血虚,色黄为湿热,色黑为寒,色青为血瘀,色红为热。

形诊应以皮肤的滑涩、寒热、软硬为纲,尺肤光泽、不寒不热、软硬适中为正常。

尺肤润泽发粘,为湿热内蕴,尺肤干燥为阴虚,粗糙如鱼鳞,为血瘀;尺肤发凉为内寒偏多,尺肤灼热为内热增多;尺肤坚硬麻痹,为血瘀不畅,尺肤松软无光如棉絮,为气血不足。

尺肤诊的脏腑定位,近腕部位为心肺,外(近腕端)候肺、内(远腕端)候心;近肘关节部位为肾,中间为脾胃,两侧为肝胆。

参考文献
1.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238。
2(日本)稻叶克、和久田寅著,陈玉琢等编译.《腹部奇览》.第一版,北京:中国书店,1988年:8。
.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田喜江 中医科-中医消化科|主治医师
病例0 文章41 音频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