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急诊科抢救过一列特殊的患者,女性,27岁,既往体健,和丈夫吵架后突发心慌,胸口憋闷,呼吸困难,大口喘气,全身抖动等症状,当时患者家属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意识清楚,急诊科简单了解情况后,开始抢救,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急查NT-proBNP,心电图,速尿静推,静滴硝酸甘油,一切都在紧张的抢救中,患者症状无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症状,给予肌注异丙嗪注射液25mg,约1小时后,患者昏昏入睡,症状缓解。让急诊科医生疑惑的是,除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之外,心电监护各项指标及检查的结果均正常。感觉糊里糊涂忙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不知道该下什么样的结论,给什么样的诊断合适,于是请各科室会诊,了解发病诱因,整个发病过程,表现形式,及患者平时性格后,考虑是惊恐发作(即急性焦虑障碍)导致的症状,患者睡醒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感。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突然发生强烈的不适感,可表现有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汗、全身或局部颤抖、胃部不适、身体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或者失控感等等。一般发作时间较短,经安慰休息可自行缓解。此患者因吵架诱发,送来医院后,医院采取“抢救”措施,进一步诱发紧张,导致症状加重,患者越发紧张,出现烦躁不安,最后注射异丙嗪后,产生镇静作用,患者休息后,症状全部消失。
这位患者的诊疗经过提醒我们,对于年轻患者,症状看起来较重,既往没有相关病史,检查结果又正常,我们就应该考虑精神心理因素诱发的症状。临床上类似这种案例太多太多,由于症状表现很重,一进急诊科后就开始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到头来不知道哪一个环节起了作用,糊里糊涂的“治好”了。
其实,只要稍微多留意表现症状和发病形式,也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惊恐发作的患者,往往表现的症状比较泛化,症状没有像具体的疾病一样典型,而且发作的速度非常快和严重程度高,有时候症状会有变化,结合这些特点,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基本上可以做出判断。有时候只要稳定情绪,症状即可缓解或者消失。所以我们在接诊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在做到缜密的同时,要学会辨别症状。